试验要求:
一、实验目的
通过编制和运行C或Matlab程序,进一步理解地震反射波、折射波和直达波以及绕射波时距曲线方程及其特点。
二、主要内容
1、假设地下有一个水平地质界面,埋藏深度100m,地层是均匀的各向同性介质,地震波纵波传播速度为1500m/s,请编制C或Matlab程序,绘制出中点放炮共炮点的反射波、直达波和折射波时距曲线(参考附图1)。Matlab程序编制中,炮检距:-500m~500m,间距10m;临界角取35°。
2、假设上述水平界面模型中界面埋藏深度变为1000m,上述时距曲线有何变化,绘出相应图形,并从理论上加以分析;
3、假设地下有一个倾斜界面,地层倾角为20°,地层是均匀的各向同性介质,地震波纵波传播速度为1500m/s,请编制C或Matlab程序,绘制出端点放炮共炮点的反射波、直达波和折射波时距曲线(参考附图2)。C或Matlab程序编制中,炮点处界面的法向深度为100m;炮检距:-500m~500m,间距10m;临界角取35°。
4、假设地下有一个绕射点,埋藏深度为1000m,绕射点以上地震波传播速度为1500m/s,编制C或Matlab程序计算并绘制出绕射波时距曲线图。C或Matlab程序编制中,炮检距:-1000m~2000m,间距20m;绕射点在地面的投影点距离炮点200m(参考附图3)
三、实验报告内容
本实验结束后要求写出实验报告,主要包括以下内容:
-
实验目的及内容
-
基本原理阐述
-
实验结果分析
-
程序及其附图
-
实验体会
实验报告:
一、实验目的
通过编制和运行Matlab程序,并绘制出时距方程曲线。进一步理解地震反射波、折射波和直达波以及绕射波时距曲线方程及其特点。
二、实验原理
水平界面的反射波时距方程为
可见这是一个原点为对称的标准双曲线。
直达波的时距方程为
折射波的时距方程为 故折射波的时距曲线为一条直线,斜率为下层速度的倒数。
倾斜界面的反射波时距方程为 故也为标准双曲线。
直达波方程为
上倾折射波方程为
绕射波时距曲线方程为
故绕射波时距曲线也双曲线。
三、试验内容
1、水平界面时距曲线(埋深100米)
假设地下有一个水平地质界面,埋藏深度100m,地层是均匀的各向同性介质,地震波纵波传播速度为1500m/s,请编制C或Matlab程序,绘制出中点放炮共炮点的反射波、直达波和折射波时距曲线(参考附图1)。Matlab程序编制中,炮检距:-500m~500m,间距10m;临界角取35°。
2、水平界面时距曲线(埋深1000米)
假设上述水平界面模型中界面埋藏深度变为1000m,上述时距曲线有何变化,绘出相应图形,并从理论上加以分析;
3、倾斜界面时距曲线
假设地下有一个倾斜界面,地层倾角为20°,地层是均匀的各向同性介质,地震波纵波传播速度为1500m/s,请编制C或Matlab程序,绘制出端点放炮共炮点的反射波、直达波和折射波时距曲线(参考附图2)。C或Matlab程序编制中,炮点处界面的法向深度为100m;炮检距:-500m~500m,间距10m;临界角取35°。
4、绕射波时距曲线
假设地下有一个绕射点,埋藏深度为1000m,绕射点以上地震波传播速度为1500m/s,编制C或Matlab程序计算并绘制出绕射波时距曲线图。C或Matlab程序编制中,炮检距:-1000m~2000m,间距20m;绕射点在地面的投影点距离炮点200m(参考附图3)
四、试验结果
1.水平界面反射波直达波折射波时距曲线(埋深100米)
2.水平界面反射波直达波折射波时距曲线(埋深1000米)
3.倾斜层反射波直达波折射波时距曲线
4.绕射波时距曲线
五、结果分析
1.水平界面的时距曲线为以炮点对称的标准双曲线,双曲线的极小点为法相反射时间,直达波时距曲线是反射波时距曲线的渐近线。水平界面折射波的时距曲线是一条直线,直线的斜率是下层速度的倒数,下层速度越高,折射波斜率越小,折射波时距曲线越平缓,反之越陡。盲区内不存在折射波,所以折射波的时距曲线可以说是认为的把曲线延长到坐标轴。
2.把埋深为100米和埋深1000米的水平层时距曲线作对比,可以发现埋深越大,反射波直达波折射波时距曲线越平缓。
3.单倾斜层反射波时距曲线是一个标准的双曲线,双曲线的极值点的值是最小时间,反射波时距曲线极值电位于激发点上倾一侧,双曲线渐近线不再是直达波时距曲线,斜率仍然是下层速度的倒数。折射波仍然是一条直线。
4.绕射波时距曲线仍为双曲线,移动激发点绕射波的时距曲线形状不变,随着激发点原理坐标原点,绕射波极小点时间增大。
六、源代码(matlab)
1.水平界面反射波直达波折射波时距曲线(100米和1000米埋深)
h=input('input h=');%埋深
V1=input('input V1=');%波速
i=input('input i='); %入射角度
x1=input('input x1=');%坐标左断点
x2=input('input x2='); %坐标右端点
x=x1:x2;
t=1/V1*sqrt(power(x,2)+4*h*h);%反射波
plot(x,t,'r');
hold on;
t1=abs(x/V1);%直达波
plot(x,t1,'k--');
hold on
V2=V1/sind(i);
t2=(abs(x)/V2+2*h*cosd(i)/V1);%折射波
plot(x,t2,'b:');
hold on
2.倾斜层反射波直达波折射波时距曲线
fai=20;%倾角
h=100;%埋深
v1=1500;%波速
xm=-2*h*sind(fai);
x=-500:500;
t=1/v1*sqrt(power((x+500),2)+4*h*h-2*(x+500)*xm);%反射波
plot(x,t,'r');
hold on
t1=abs(x+500)/v;%直达波
plot(x,t1,'k--');
hold on
t2=(x+500)*cosd(fai)*sind(i)/v1+(2*h+(x+500)*sind(fai))/v1*cosd(i);折射波
hold on
plot(x,t2,'b:');
3.绕射波时距曲线
h=input('input h='); 埋深
v=input('input v='); 波速
d=input('input d='); 距离
x1=input('input x1=');左端点
x2=input('input x2='); 右端点
x=x1:20:x2;
% x=-1000:20:2000;
% v=1500;d=200;h=1000;d=200;
t=sqrt(d*d+h*h)/v+sqrt(power((x-d),2)+h*h)/v;
plot(x,t);%走时
本次试验主要做的是水平界面、倾斜界面反射波直达波和折射波的走时曲线,还做了绕射波的反射波时距曲线,绘制出了图线,并且做了分析, 认识了时距曲线的特征。本次试验使用matlab编程,matlab在编程绘图方和C语言相比有着自己的有优点,而且程序比简单,适合小数据量的分析。 学生(签名): 2015 年 月 日 |
成绩评定: 指导教师(签名): 年 月 日 |
文章评论